上星期舉行了一個行山痛症舒緩課程,是之前和 @aftchk 合作的一個行山線上講座的後續課程,讓參加者更加了解怎樣可以舒緩行山後的腿部不適。
今次參加者年紀分佈頗大,目測由廿多歲至六十多歲,除了大家都喜歡行山之外。其中一個共通點就是無論年紀大小,身體都有類似的痛症,而最多人有的就是膝頭哥問題。
好多人當身體某部位出現痛楚就會集中舒緩這部位的不適;按摩、擦止痛按摩膏、針灸、拔罐等等,但多數只能短暫舒緩疼痛而不能夠根治,慢慢就習以為常,以為老咗就係咁,要與痛症並存,其實咁嘅想法只係不了解痛症成因。
好似今次有些參加者,當佢哋用 MINI 按摩足底邊緣位置,就發現個别參加者的足踝靈活度受限。身體所有關節都是連貫著的,而各自擔當不同角色,足踝和髖關節要求靈活、膝關節要求穩定。如果足踝靈活度受限,壓力自然由最近的膝關節承受,慢慢就形成了膝關節問題。如果不根本性改善足踝問題,膝關節壓力不會消失,任何治療也是事倍功半。
當繼續用 STANDARD 舒緩腿部各筋膜、肌肉,大部份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問題,尤其是近膝頭哥的筋膜、肌腱問題。其實長年累月行山積聚的勞損不容忽視,對膝頭哥的傷害更是明顯。不過行山始終不是高衝擊運動,舒緩其實非常容易。
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也不同、恢復能力也不同,年紀越大,運動後就需要更長時間恢復,所以 24-72小時恢復時間未必每人適用。但怎樣才可以科學法、精準知道身體狀態已經恢復?只要行山後每日用 STANDARD 把腿部各筋膜、肌肉自我按摩,直到酸痛感減退,就知道身體已經恢復。然後再計劃下次旅程,就可確保不會把勞損長期累積。
雖然只是短短一小時課程,参加者已經大致學會了各腿部筋膜、肌肉舒緩方法。之後更有參加者發訊息說有些緊張部位第二日立刻舒緩了😊。只需簡單的工具和方法,大家都可以做個無痛山友,長行長有。